【環球網綜合報道】臺灣《中央日報》網絡報3日點評文章,原題《“馬習會”順理成章的途徑》,全文摘編如下:
  兩岸政界頂層人士會晤的兩次最高峰,先後是2005年4月“胡連會”達成國、共兩黨領導人時隔60年的握手會談,以及2008年5月“胡吳會”進行了兩岸分離59年後的首次雙方執政黨領導人直接會談。
  兩岸現任最高領導人迄未見面對話,那麼如何繼“胡連會”、“胡吳會”之後促成“習馬會”,亦即在國、共兩黨領導人會晤的臺階上,再登首次兩岸領導人會晤的新高峰,無疑是兩岸關係、中華民族、東亞局勢的歷史性指標。
  由於兩岸對於APEC場合的見解有異,所以“習馬會”未能借本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成局,但是基於增進兩岸政治互信、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、振興中華民族的理念與共同利益,雙方都不應氣餒,而應積極探索實現“習馬會”的可行途徑。
  明年是民族偉人孫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,孫中山在北京去逝時的身份是中國國民黨總理,所以他移靈南京後,墓碑上刻著的24個大字是“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 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”。因此,2005年連戰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踏上大陸的第一個行動,就是晉謁南京中山陵。2008年吳伯雄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踏上大陸的第一個行動,也是晉謁中山陵。
  換句話說,黨主席前往黨總理陵寢祭拜,是天經地義、理所當然的事,如果馬英九比照辦理,誰曰不宜?屆時大陸不可能不盡地主之誼,“習馬會”也就順理成章了。而兩人又都各具兩岸領導人身份,自然而然就解決了敏感的政治符號,以完成海內外都會認同的不僅是國、共兩黨領導人會晤,更是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,這將在民族的歷史上留下重要一頁。
  兩岸關係源自國共內戰,而“胡連會”首創兩黨“堅持九二共識、反對台獨”的共同認知,達成了國共和解。“胡吳會”則重申此一認知,從而立即促成兩岸恢複製度性協商,迄今雙方簽署二十一項協議,成為馬英九執政下的重大突破和重要政績。如果“習馬會”成局,那麼上述認知自會受到兩岸領導人的面對面確認,使得“堅持九二共識、反對台獨”從兩黨的政治互信基礎,提升到海峽兩岸的政治互信。
  孫中山先生是第一位提倡“振興中華”的政治人物,這個口號迄今應仍感召著國民黨。近年大陸也力促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”。因此,受到全民族敬重的孫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,實是兩岸關係再尋突破的契機。  (原標題:台媒建議馬英九明年赴中山陵謁陵促成“習馬會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h42mhqg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